中足联新政策引发争议!留洋球员数量与外援挂钩,或成新风险

近日,中足联发布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政策,包括减少俱乐部梯队数量、取消强制设立女足队等,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俱乐部开支,但对中国足球产生的影响尚难以确定。更引发广泛讨论的是另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政策,即俱乐部送出海外联赛的球员数量将与注册外援的名额挂钩,这被视为中足联鼓励俱乐部支持球员留洋的信号。

新赛季起,中超俱乐部若有球员前往欧洲顶级联赛英超、西甲、意甲、德甲、法甲,每派出1人,就可增加1个外援的注册名额!按照现行政策,每支俱乐部全年累计注册外援不得超过6人,意味着理论上可能会有俱乐部注册7名外援。需要明确的是,注册外援数量与比赛实际使用外援数量不同,不太可能对联赛公平性产生较大影响。尽管中足联出台这一措施旨在鼓励俱乐部放手培养优秀球员去留洋,同时用额外外援来弥补球队实力上的损失,但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了足球发展规律呢?

目前规定,俱乐部必须将球员送至五大联赛的一线队或梯队,才能获得额外注册外援的奖励,但具体要求是否包括比赛出场时间尚不明确。虽然每派出1人可多1个外援注册名额,但比赛中外援上场数仍限定为5人,而新增外援是否能进入比赛名单也未明确,这可能导致比赛中出现6名外援同时在名单内的情况。这一政策对于拥有优秀年轻球员的俱乐部,特别是青训重视的球队颇有利,但球员本身是否真心愿意留洋还需考量。

尽管新政策看似具有吸引力,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多方面漏洞。一些豪门俱乐部完全可以通过投资与五大联赛球队合作,将梯队球员租借出去,以获取外援名额而无需球员真正出国。此外,许多中资俱乐部已在西班牙、葡萄牙等低级别联赛设立球队,如该政策实施,这些俱乐部可以接收中国球员,无论其实际能否适应并参与比赛,这实质上是一种“出口转内销”的情形。

总体而言,若政策得以严格执行,或许能促进国内球员进军五大联赛留洋,但目前中超球员中能有潜力登陆顶级联赛的人数寥寥。例如,U20国脚王钰栋、蒯纪闻、刘诚宇等,或许只有王钰栋有机会进入五大联赛,且可能只能担任替补或轮换角色,其他球员则更有可能从梯队或低级别联赛起步。历史上,中国足球曾采取许多违反发展规律的政策,如著名的U23政策,最终证明失败。因此,对于这一新政策,依旧需要谨慎对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